歡迎您訪問江蘇中盟電氣設備有限公司官方網站!
2025 年 4 月 11 日,江蘇省發改委發布《分布式光伏發電開發建設管理辦法實施意見(征求意見稿)》,從上網模式、備案、并網、鄉村開發、安全五大方面推出突破性政策,為分布式光伏發展掃除障礙。以下是政策核心要點及通俗解讀:
一、上網模式放寬:怎么用電、怎么賣電,企業自己說了算
一般工商業項目:自發自用 “無上限”,余電上網更靈活
企業可根據實際用電需求,自由選擇 “全部自己用”“部分自用 + 余電上網” 或 “全額上網”,不再受固定比例限制。比如工廠白天生產時多用電,晚上停工時多賣電,最大化電費節省與售電收益。
大型項目:可 “變身” 集中式電站,模式還能改一次
超過傳統分布式容量限制的大型工商業項目(如園區、廠區),可按 “集中式光伏電站” 備案,享受 3 種上網模式選擇權,且允許并網前變更一次模式(例如從 “自用為主” 改為 “全額上網”),靈活適配用電變化。
特殊場景:“跨界” 備案拓寬應用邊界
設施農用地屋頂、高速公路、農村道路等場景的項目,可自主選擇按 “工商業” 或 “集中式” 備案;村集體辦公樓光伏項目,可按 “非自然人戶用” 備案,讓農村公共資源開發有章可循。
存量項目過渡:老項目 “新舊政策可選”
2025 年 1 月 23 日前備案的項目,若在 5 月 1 日前并網,仍按原政策執行;未并網的非自然人項目可合并備案變更,避免政策 “一刀切”。
二、備案管理簡化:門檻降低,監管變嚴
備案材料 “做減法”
企業只需提供項目名稱、投資主體、規模等基本信息,地方政府不得額外增設審批門檻,告別 “備案難”“材料多” 問題。
嚴打 “借名備案” 亂象
電網企業需核驗自然人身份,2025 年 1 月 23 日后,非自然人項目(如企業、村委會)若冒用 “戶用光伏” 名義備案,電網將不予受理,從源頭杜絕 “鉆政策空子” 行為,維護市場公平。
三、并網消納優化:解決 “并網難”,用電高峰優先保障
電網容量 “透明化”
電網每季度公布可接入容量、接入點及技術要求(首批信息 2025 年 7 月 5 日前發布),企業可提前規劃布局;若容量不足,每月公示排隊順序,但全額自發自用項目無需排隊,優先接入(比如工廠自己發電自己用,電網優先開通 “綠色通道”)。
流程 “線上化” 提速
接網申請、方案答復等環節全程線上辦理,減少跑腿和等待時間,并網效率預計提升 50% 以上。
項目需 “智能化” 配合
企業需與電網協同,讓光伏項目具備 “可監控、可調節” 能力(如實時上傳發電數據、接受電網調度),增強電網對分布式電源的調控能力,避免 “并網后難管理”。
四、整村開發支持:光伏進村,農民和村集體雙增收
鼓勵 “整村推進”
支持以自然村或行政村為單位開發戶用光伏(非自然人主體),比如村委會統一建設,農民屋頂入股,收益按比例分配,既增加農民收入,又壯大村集體經濟。
金融工具助力
引入綠色貸款、REITs(不動產信托基金)等融資方式,解決農村項目資金難題;嚴禁強制農民 “配套產業” 或變相收費,保障農民自愿參與、公平受益。
五、安全管理強化:誰投資誰負責,政府全程監管
企業是第 一責任人:項目投資方需確保建設質量,遵守安全標準,比如使用合格設備、規范施工,避免屋頂光伏漏雨、短路等隱患。
政府跨部門監管:發改、能源、住建等部門聯合監管,覆蓋項目建設、運行到退役的全生命周期,筑牢安全底線。
政策帶來哪些好處?
企業門檻降低、收益更高:靈活用電模式讓工商業項目 “省錢 + 賺錢” 雙提升,大型項目備案更便捷,吸引更多企業投資光伏。
農村光伏成新亮點:整村開發政策推動光伏與鄉村振興結合,農民 “曬太陽就能增收”,村集體有了新的創收渠道。
并網更透明、更高效:電網容量提前公布,線上流程減少等待,尤其是 “自發自用” 項目優先并網,解決長期以來的 “并網排隊” 痛點。
行業更規范、更安全:嚴打備案亂象、強化安全監管,避免低價劣質項目擾亂市場,推動光伏行業高質量發展。
一句話總結
江蘇新政通過 “放寬上網模式、簡化備案、提速并網、支持鄉村開發、嚴抓安全” 五大招,讓分布式光伏投資更簡單、收益更靈活、監管更透明,無論是企業、農村還是電網,都能在新能源發展中找到 “最優解”,為全國分布式光伏探索了一條可復制的新路徑。
蘇公網安備 32032402000361號